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紫色門徒筆記簿—第八課(05.04.2013)

課主題是「哀哭」(Lament)耶利米可說是眾先知中感情最豐富的一位,也是事奉年期最長,由主前626年開始蒙召直至主前587年耶路撒冷淪陷,猶大被擄。
耶利米與眾百姓一起走過猶大被滅國前最後的四個時期,一同經歷上帝的憤怒,上帝的審判;不同的是,他是預先知道上帝的心意,可惜目睹百姓仍硬著頸項,不肯向上帝回轉(TSUV),尋求上帝的醫治(RAPHA)。就是這種張力,把原本已是感情豐富的耶利米,越發不可隱藏,不能壓抑他的情緒,在耶利米書及哀歌中表露無遺,向上帝毫不保留地傾心吐意。

 

上帝呼召一個人去事奉祂,會預先作出提示,給予力量裝備,讓這蒙召的人在靈性上,心理上都有準備。上帝先潔淨耶利米的口,按住他的口,好讓耶利米宣講上帝的話語,宣告一個沒有人喜歡聽,甚至厭棄的訊息。上帝立耶利米在列邦列國之上,為要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110) 這已表明耶利米的事奉毫不討好,還要冒上生命危險。上帝已預先張揚耶利米要被攻擊,卻不能勝過他,因為上帝應許與他同在,要拯救他。所以上帝要使耶利米成為堅城、鐵柱、銅牆,為的是對抗全地和猶大的君王、官長、祭司,並這地的百姓。(118-19) 這樣的工作條款,誰願意接受?相信只有對上帝全然的信靠,對永恆有盼望的人才可能接受這份苦差。更令人不易理解的是這個堅城、鐵柱、銅牆,原來是由淚水而來,成為耶利米的力量泉源。因這不是為個人而流的淚水,而是因體會上帝心腸而流的淚水。

 

耶利米向我們示範了一個事奉上帝的生命,我們或會指出教會的種種不是,更應學習耶利米留下來,與整個群體一起經歷,同甘共苦,絕不是兩袖一揮地離去。上帝不單是個人的上帝,更是群體的上帝,我們不能獨善其身。堅持事奉的力量何來?生命要有轉化,與上帝同在,同行。

 

上帝藉著耶利米的口一再向祂所愛的人發出沉痛的呼籲:「你們這背道的兒女啊,回來吧!我要醫治你們背道的病。看哪,我們來到你這裏,因你是耶和華-我們的上帝(耶三22,和合本修訂版) 回轉(TSUV,希伯來語)有真心悔改,歸向上帝的意思。醫治(RAPHA,希伯來語)是從上帝而來,絕不是我們說說:「平安了,平安了,平安了。」這麼的兒戲,沒有確據。「以色列得救,誠然在乎耶和華-我們的上帝。」(耶三23,和合本修訂版)

 

順服社體的標誌

「信心的社體激起憐憫之心,為破碎及冷漠的世界哀哭(紫色門徒,p.69)

 

 

Chungck 紫色門徒 基真堂 哀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