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明陣」的神學反省和生命操練(二)
(鄧達榮牧師)
在上週分享文章中已提出「明陣」(Labyrinth)不同於遊樂場上的迷宮(Maze),它不在於「迷」,而在於「見」,乃在不斷「還原」的靈程路上冇所見和再次認識上帝和認識自己,而這種雙重認識(the twofold knowledge of God and yourself)從奧古斯丁一直到加爾文的神學都是這樣被重視和成為基督徒生命操練的核心,因此「明陣」所提供的一種工具,要緊是你和我在其中對上帝和對自己的從新認識和體會,在今個月的週刊內,我們很開心看到不同肢體行完明陣後的感受分享,但願我們再有一次機會,讓所有有份行過明陣的肢體們有一次共聚和分享的時刻,從中更深刻體會大家對信仰靈程的啟迪和反省,其實在網上也有很多行完「明陣」後的分享,其中不乏有神學角度的反省和啟迪,藉此我也節錄了三供給大家一起有所反思和學習:
1.本人發覺行得越近中心時,路徑會變得越短和越有壓逼感。若有其他人一起共用明陣時,會很容易行得很近,亦可能會有身體上的接觸。我也不其然地感到非常不自在,很想離開。感到最舒服的,反而是在最外圍的路徑的時候。我體會到,若中心點代表三位一體上帝親密團契,聖徒越親近上帝時也必然會越親近其他人。而這個經歷,更使我領會到原來我是有點怕親密(intimacy)的。
2.我行了三份一,我站在樹旁停下來。乘涼之際,觀察一下別人的進程。不知為何,停下來便不想再起步。站在樹蔭下比繼續前往中心點的渴求更大。這有點像我讀神學的心路歷程,不少次跪下來想放棄也不想再上路。但這次的分別,是我不再只是抽象地在腦裡打轉,與那孤單無力感糾纏,而是很具體地用雙眼看見別人的同行(co-pilgrimage)。有些人跟我一樣停了下來默想、有些人繼續行、有些行得快點、有些行得慢點。觀察了片刻,心裡頓然感到安慰,知道人人都像我一樣,是個天路客(pilgrim)。有停滯不前的,也有積極前進的。我頑固的心,被這個場面軟化了。心裡跟自己說一句:「不如繼續上路吧」,雙腳便開始行了。這經歷告訴我,原來一個有血有肉、能夠看得見、在信徒彼此相親緊密接觸(proximity)內的群體,是何等的重要呢!屬靈旅程(Spiritual pilgrimage)重要,實際的生命旅程(physical pilgrimage)也一樣重要。
3.我一直對明陣這玩兒都有保留的地方,可能因為我曾在兩個極其開放(liberal)的聖公會處見到,再加上它的來源不明,不知會否有些俗世(pagan)的影子。不過,我都抱著一個開放的態度去認識、學習和嘗試,要親身經歷了才敢下結論。我得出來的結論是,明陣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靈修默想工具。它所涉及的層面,包括時間(temporal)、空間(spatial)、以及全人(holistic)的身心靈。未行之前也不能估計到行完之後有那麼深刻的感受。若有機會,我也想在我後花園弄個小明陣玩呢!
(中華基督教會基真堂大齋第五主日暨神學教育主日崇拜周刊,2013年3月17日,教牧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