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主題是「歸回」(Return)。透過耶利米哀歌道出以色列人因悖逆上帝,而遭受滅國之痛,流離之苦。經文卻隱約地指出只要以色列民回轉,歸回,上帝是體察人性軟弱,赦罪的上帝,我們在上帝內仍有指望。縱然在似乎絕望,無人記念的光景,我們仍可以來到上帝面前呼求,禱告。
透過申命記的經文,可以知道上帝一開始已向以色列人明明的指示蒙恩之路,就是「你若聽從耶和華-你上帝的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謹守遵行,耶和華就必使你作首不作尾,居上不居下,只要你不偏左右,不背離我今日所吩咐你的一切話,也不隨從別神,事奉它們。」(申廿八13-14,和合本修訂版)而這個主題也貫穿了申命記。上帝明白人的軟弱,故此鉅細無遺地描述生活上各項細節,規條,以便以色列人可以實行出來,為的是與當時當地的外邦民族分別出來,準備由遊牧民族進到國家管治的新經驗。
「你也不可事奉他們的神明,因為這必成為你的圈套。」(申七16下,和合本修訂版)上帝多次的表明不要隨從敬拜別神,可惜人類總是以自己的利益作選擇時的準則,屢次悖逆上帝,結果招來上帝拉起準繩,遵照祂所警告的實現出來,誰能抵擋得著呢!有史為鑑,可惜人類總是不警覺歷史的真實。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問題是我們採取甚麼準則作出選擇。
耶利米哀歌是以色列人每年在亞筆月的第九天誦讀,目的是紀念主前587年的亡國,以及主後70年的聖殿被毀。透過紀念,不只是回顧停留在哀傷的歷史,而是從傷痛及受苦中見到救贖,從盼望中得以更新,向上帝祈求復興。耶利米哀歌是希伯來聖經的中心思想。
悔改如何成為上帝與人之間的橋樑?
人去悔改,上帝有寬恕。
有甚麼竅門來處理「受苦」這個課題?
「我心裏說:『耶和華是我的福分,因此,我要仰望他。』」(哀三24,和合本修訂版)
「主必不永遠撇棄」 (哀三31,和合本修訂版)
「讓我們省察,檢討自己的行為,歸向耶和華吧!」 (哀三40,和合本修訂版)
「耶和華啊,你已看見我的委屈,求你為我主持正義。 」 (哀三59,和合本修訂版)
順服社體的標誌
信心的社體奠基于上帝話語的可靠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