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主題是「饑荒」(Famine)。從原本是南國猶大中一個卑微的牧羊人阿摩司,被上帝差遣到經濟蓬勃,國泰民安的北國以色列,向當時的君王耶羅波安二世說出上帝的責備、警告、預言。本來說的人劇力萬鈞,氣勢逼人,聽的人應該心情沉重,搖頭嘆息。可悲的是正如先知阿摩司所言:「人饑餓非因無餅,乾渴非因無水,乃因不聽耶和華的話。」《摩八11,和合本修訂版》
昌盛繁榮的以色列恃著自己眼前的優勢,不理會先知的警誡,說實在的是他們厭棄耶和華上帝,因身邊的繁華已令他們滿足。敬拜耶和華上帝只是例行公事,滿足宗教俗例的要求,甚至是只為了賄賂上帝,交換利益,正如他們向別的偶像假神所作的一樣。所以在崇拜中講道時間長了少少,便如針刺,返聚會可免則免,寶貴的時間是要用來為自己增值,增加在地上的財富,提升在地上的權勢。
一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卻可以把當時繁盛背後的以色列國表露無遺,亦是上帝痛斥他們的原因。「此小島,外表多風光,可哀的是有人仍住陋巷。小島中,路本多康莊,可哀的是有人仍是絕望。」80年代紅極一時的甄妮名作東方之珠,不單道出正在經濟起飛的香港的悲哀現實,亦是主前800年猶大國,以色列國的實況。上帝原來給予我們不同的先天條件、才能、潛能、資源,可惜的是我們倒用這些先滿足自己無止境的慾望,忘卻了上帝的心意,忘卻了鄰舍的需要。更不用說上帝要我們彼此分享,互相成全,以致資源共享,萬事都互相效力,全地都協調滿足。我們反倒欺壓貧窮人,屈枉困苦人,在乞兒兜內搶飯食,處處賺到盡,以致寸草不生,民不聊生,高價名店成行成市,溫情小店趕盡殺絕。上帝要責備我們的正是不行公義,沒有憐憫,不照顧貧窮人,褻瀆上帝的名,不聽上帝的話。難怪乎阿摩司先知要發出這樣的宣告:「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公義如江河滔滔。」《摩五24,和合本修訂版》
我們只關注荷包乾硬化,對靈命的乾渴早已麻木。或許有一刻頓覺靈命乾渴,我們卻又揀飲擇食,不喜歡的道不會聽進心內,不合意的宣講敬而遠之。要為上帝有生活的改變,唔好預我。更遑論讓聖靈改變我們的生命,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但有一件更可悲的是自覺肚滿腸肥,飽飽滯滯,原本我們以為努力獲得知識,把宗教信仰的知識將腦袋擠得滿滿,我們便已足夠,可以成聖。但是食物嚥到腸胃中,若沒有消化,吸收,其中的營養能量轉化到身體中,建立身體,發揮運動,這些食物最終只成為一堆屎排出體外,對生命的建立毫無用處。我們靈命的饑渴,因為離開了上帝生命之源。無怪乎800年之後主耶穌基督在曠野向群眾宣講八福時就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7,和合本修訂版》
根據歷史學家的研究,主前的以色列國真的與周邊國家不同。阿摩斯也是首批先知用文字記載預言。以色列國及猶大國沒有絕對的王權,帝制亦不根深柢固,他們亦沒有豎立皇室紀念碑。君王,長官縱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多次被先知指責,他們對先知仍相當容忍克制,未有鎮壓先知言論,可見他們仍對耶和華上帝存有尊畏之心,只是不比眼前利益,歡愉吸引。我們又何嘗不是心懷二意,不斷惹怒上帝呢!耶和華就是這樣的自稱:「我的名為萬軍之上帝。」《摩五27》
上帝使用沒有學歷,沒有權勢,沒有人脈關係的牧羊人阿摩司,九唔搭八的從南國走到北國向當時的最高權力核心說沒有人喜歡聽的說話,與當時處境完全不吻合的警告。這讓我想起上帝也曾叫驢子開口責備要咒詛以色列民的先知巴蘭。上帝要使用一個人,不是因為他擁有多少在人來說重要的成功指標,而是這人對上帝的忠心,順服。
若果阿摩司先知今天站在我面前,拿著上帝的明鏡照我本相,真面目時,我只敢向眾人承認我在自欺欺神,疏懶卻沒有盡力。其餘的本相,求慈悲憐憫的主基督耶穌用寶血洗淨,求可畏可敬的耶和華上帝不要紀念。「求你不要記得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過犯;耶和華啊,求你因你的良善,按你的慈愛記念我。」《詩廿五7,和合本修訂版》
順服社體的標誌
信心的社體建立在上帝的話語上,生活在上帝的話語中,依照上帝的話語而行。
Chungck 紫色門徒 基真堂 饑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